我们塑造了工具,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。
--麦克卢汉《理解媒介》(1964)人类是一种使用工具的动物……
没有工具,他什么都不能做;有了工具,他什么都能做。
--托马斯•卡莱尔《拼凑的裁缝》(1883-1884)我们这里不妨来看一下孙悟空与SNS社会化网络的一点点关系。
孙悟空生下来时就是赤裸裸的一石猴,尽管“目运两道金光,射冲斗府,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帝尊玄穹高上帝”,但是他一开始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,仅局限于在花果山水帘洞当了一群猴子的美猴王,认识了一群猴子。
再后来,他不甘“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”,于是冒漂洋过海的大风险寻仙访道,先是到了南赡部洲,但是没能与他想找的人建立关系,“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,更无一个为身命者”,终于经过若干年的折腾到了西牛贺洲,才得以认识了菩提祖师,拜师,并学会了“七十二般变化”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“筋斗云”,从此开启了孙悟空人生最辉煌的两段历程。
第一段经历自然是大闹天空,成为齐天大圣;第二段经历就是成就了一番降妖伏魔保唐僧西天取经的保镖事业。前一段积累了大量神佛方面的人脉资本,与大量的人建立了关系;而第二段正好将前面建立了关系的人派上用场,比如哪吒、观音菩萨、太上老君等,不一而足。孙悟空不借助之前的人脉关系而独力闯关的还真的不多,但是孙悟空一般知道自己该从认识的人中找谁,并且更关键的是孙悟空拥有一种特殊技能“筋斗云”,想到哪找谁就成了一个筋斗的事儿。
比如“孙悟空三岛求方,观世音甘泉活树”这一回,三藏道:“你往何处去求方?”行者道:“古人云,方从海上来。我今要上东洋大海,遍游三岛十洲,访问仙翁圣老,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,管教医得他树活。”显然,孙悟空在这里是要从自己已建立关系的人那里找到一个有方的人,或者一个认识有方的人的人。
在只有三日期限的情况下,孙悟空先是到了蓬莱仙境,找了海上三星。尽管他们帮不了忙,但是可以让孙悟空在超过期限的情况下也不被唐僧念紧箍咒。然后他又来到了方丈仙山,找了东华大帝君,可东华大帝君还是帮不上忙。遂驾云至瀛洲海岛,找上了九老,可是九老依然帮不上忙。于是“急急离了瀛洲,径转东洋大海,早望见落伽山不远。这回找上了观音菩萨,算是找对人了。你看,对于孙悟空来说,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是一回事,如何高效利用这些已有人脉关系又是一回事,所幸孙悟空会筋斗云,这些人脉关系的价值才被发挥出来,而孙悟空的筋斗云不就像飞机、电话吗?